[导读]分析人士指出,这与9月信贷数据超预期及外汇占款连续回升有关,而短期内加息可能性不大
在境内外股市、期市高涨的热情烘烤下,市场小心翼翼地掂量着调控政策是否出台。而昨日,“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”的消息再度传来。
两名消息人士分别向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证实,央行临时上调6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,期限为2个月。这6家银行分别是: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以及招商银行、民生银行。
央行有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:“对此目前尚不知情。”
分析人士普遍认为,此次差别化上调上述6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,与即将披露的9月新增信贷数据超预期及外汇占款连续回升有关。同时,此举表明,央行会继续专注于采用数量型工具,而不是通过加息来管理流动性与控制通胀,短期内加息可能性不大。
9月信贷数据或超预期
“之前我们认为9月份信贷数据会比较平稳,但目前坊间数据在6500亿~7000亿元,明显高于预期。”一位分析师认为,监管部门是以提高部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,作为部分银行信贷增速较高的惩罚性措施。
该分析师说,此次调整对上述银行影响较小,因为期限仅为2个月。而昨日的股市表现也未受到该消息影响,银行股甚至出现补涨迹象。
上述数据预测确实高于此前市场普遍的市场预期。9月份“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”显示,来自国内外22家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的预测,市场关注的9月新增贷款或将低于8月5452亿元的水平。
而截至8月末,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5.71万亿元,完成全年信贷计划7.5万亿元的76%,9~12月的平均信贷任务为6%,即4480亿元。而按照3∶3∶2∶2的投放节奏,9月信贷投放仅约为4400亿元。
但一位国有银行人士表示,银行的8、9月份贷款均超预期。监管部门对信托和理财产品从表外转入表内的要求,使得银行存在较大的扩张表内贷款的冲动,这部分2万多亿的规模不是小数。“目前来看,全年新增贷款超过7.5万亿不是问题。”
为何是这六家?
为什么实施差别准备金率是这6家银行?另一国有大行负责人认为,除信贷增速较快外,也与这6家银行存款明显增长有关。
自监管部门推行“三个办法一个指引”以来,整个存款市场的结构出现明显变化,营销能力强、客户基本账户较多、竞争力强的银行在市场占据更有利地位。在经历两三个季度的积累后,存款向上述6家银行有明显流入,而其他中小银行违规揽储现象时有发生。
热钱流入与通胀预期
此次再度动用存款准备金率,也与新增外汇占款连续回升不无关联。
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,今年8月我国外汇占款增加2429.77亿元,较上月大幅增加42.2%。这是自今年6月份汇改重启以来,外汇占款增加值连续第二个月回升。
由于该数据远超过当月外贸顺差及外商直接投资之和,可见热钱在连续数月的外流后,已于当月再度重返中国市场。
工行投行研究中心副处长史晨昱认为,全球定量宽松的政策使得短期资本流入中国的压力加大。
“日本的‘零利率’政策、美国的定量宽松政策几乎堵住了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。在第二轮定量宽松来袭的情况下,中国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这就导致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手段非常有限。未来,央行很可能通过发行中长期央票等手段来回收市场流动性。”史晨昱指出。
由于各国央行实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,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将会导致美元等国际货币的对外贬值,而中国通胀预期也卷土重来。史晨昱认为,在日本降息之后,中日利差空间的扩大,使得中国动用加息手段抑制通胀预期的可能性降至几乎为零。
央行行长周小川周末在出席IMF会议期间曾表示,目前,尚没有足够证据表明,已经使用的数量型工具包括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吸收流动性,难以完成控制通胀预期的目标。
但他也提出,央行会继续动态跟踪经济统计数据,适时调整各项政策工具内容,既要注意通胀不能失控,也要考虑中国在全球复苏中的作用。